客服:

服务热线

0532-86681214

在线客服

原型性质以及语义原型与语用原型在 翻译实践中的意义

发布日期:2019-01-03  ::    浏览数:1633 次    信息来源:
一、原型理论综述
        原型是指一个词语或一个类型意义的所有典型模型或原形象,是一个类型的一组典型特征[1 ] 。比如,鸟的原型可以是任何一只麻雀,但企鹅就不是,因为它不具备某些典型的特征(如能飞) 。特征本身可能或多或少是典型的,也就是说,特征的提示效力可能高,也可能低。对鸟来说,嘁嘁喳喳的叫声就不如飞更典型、更具体。“确定一个类型的典型特征既属于词汇语义学范畴,又属于语法学范畴”( Ibid. ) 。原型具有归纳性。原型的归纳性体现在通过归纳出相互排斥的少量类型,简化类型的多样性。类型的划分依赖于对区分性特征的判断。就文本而言,类型是建立在交际活动之上的抽象概括。文本类型是以概念化社会语境为中心的文本实例的典型化。任何特征可以和一种以上的类型发生联系,因此原型之间界限并不十分严格。我们可以把原型看成“模糊类型”,也就是说,原型与原型之间是交叉渗透的。以商务书信为例,许多商务书信之所以被界定为商务书信,是因为某些文本标记的出现和典型排列使读者马上辨认出这一类型。其它实例虽较少具有商务书信的文本特征,但仍被看成商务书信。
         原型具有经验性。因为“在新情景下使用词的过程就是将现在经验和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判断它们是否在相同的语言编码中足以相同的过程”[2 ] 。跨文化交际者在认知情景和语言框架之内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交流,这些方法就是“将所处的现实情景和原型情景进行比较的认知行为”[3 ] 。
         原型具有规约性。原型的规约性主要体现在约定俗成性。例如,“男性”和“女性”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 但在判断某人是“男性”或“女性”时,我们主要依据头发的长短、身高、穿着和有无胡须等次要的综合性别特征和文化规约做出判断。尽管这些特征不如遗传证据可靠,但它们“决不是任意性的”[4 ] 。就文本而言,规约性即是文本类型的约定俗成性,任何文本都是文本类型在交际活动中的变体。原型具有动态性。原型文本与具体文本的相互依存是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变化的产物,原型的稳定性和文本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原型和社会情景不存在完美的平衡;具体文本只不过是文本的稳定性与交际情景的特殊需要在磨合过程中的一种折衷”[4 ] 。比如,商务合同与合同谈判的社会语境是分不开的,合同语言表层反映了依附于社会环境的那些方案(抽象文本) 。因此,我们可以说,原型的动态性是“特定社会语境对文本的( 不断) 提炼”( Ibid. : 129) 。同时,原型是口语和书面交际受
社会制约的一种模式,是生产和解释文本的知识结构。文本标记选择由文本生产过程中与原型相互作用的语用变量决定,而语用变量反映了语言交际者的认知结构和社会语境相互影响的模式。“语境与原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具体文本”[4 ] 。
         原型首先属于语义学范畴。语义学家Stevenson 认为,原型不是描述个体或挑选个体,而是描述一个类型的典型标本是什么样子的,从而找出个体与原型的相象程度[5 ] 。Lakoff 将语义原型界定为“语义基元”,即依据“意义公设”描述基本术语的关系[6 ] 。Nida 认为,原型就是词汇的“指定意义”( designativemeaning) ,即用来界定词项所指区域的一组语义特征[7 ] 。比如, 要确定cup , mug 和demi2tasse 三个词项的指定意义,须先将cup 确定为原型或“语义基元”,再通过寻找与cup 的差别确定mug 和demitasse 的区分性特征。Snell-Hornby 在“动态语际关系”原则下把语义原型分为五大类型:1) 术语学/ 命名法;2) 语际共知
项;3) 有形物体, 基本活动,静态形容词;4) 表达感知、评估以及与社会文化规范有关的词;5)受文化制约的语义因素。她认为,在双语交际中“等值”概念与上述五类语义原型的关系为:从第一类到第五类“, 等值”程度是逐次降低 ,到了第五类“, 等值”程度降为零 ,即“零等值”。其观点对语际翻译有重要的实践意义[3 ] 。语义学对原型的解释仅说明了词的意义关系,并没有说明词的扩展关系,即词的所指。为了获取扩展关系,就必须说明概念与命题如何涉及原型的基础和情景。马克思把原型称为“社会交际形态”。由此看来,仅从语义角度去研究原型是不够的,原型研究必须上升到句法和文本的层次上,才更具魅力。文本语言学认为,原型是特定历史时期为特定交际群体所接受的说话和写作的具体方法。原型文本在特定社会情景中构成一个事件,同时又反映基本的社会规范。换言之,原型产生一种超级结构(superst ructure) ,这种超级结构体现为文本性,为我们提供了交际方法,同时也反映了社会语
篇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2  翻译中的原型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把原型当作评估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文本性”的一个机制。原型说明文本性的所有特征:意图性、接受性、情景性、信息性、连贯、衔接和互文性。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理清用来组合这七种文本特征的语言机制,译文质量也必须从这七种特征去考察。具体地说,文本的意图性、接受性和情景性决定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要不断地寻找读者原型。文本的意图性决定译者可以偏离译语原型,趋向个性化语言。文本的信息性、连贯、衔接和互文性意味着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要不断寻找译语文本的原型或原型变体。原型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 1 译者必须在寻找源语原型读者的同时确定译语原型读者
         如上所述,译者确定原型读者主要由文本的意图性、接受性和情景性决定,是这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尤其是文学翻译) ,译者可能不考虑具体的读者或读者群体,但对读者往往有一个模糊认识,至少对读者不是谁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比如,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自古以来就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这充分说明,当译者努力用可接受的方式再现源语文本时,他肯定“有意无意地将译文定向具有某种理解力的原型读者”[8 ] 。这个原型读者是译者凭借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经验从广大读者中提炼出来的模糊的、动态的和抽象的读者。例如:
(a)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 Me a name I call myself . . .
(b) 哆是一只鹿一只母鹿/ 是金色太阳洒下的阳光/ 咪是我叫自己的名字⋯⋯
(c) 哆唱歌儿快乐多/ 请不要掉眼泪/咪你真是太甜蜜⋯⋯

(a) 的每一行均有四个音步,后三个音步是对第一个字的诠释,表现了原文寓教于乐的语言方式。

(b) 忠实地传达了歌曲的意义,但失去了歌曲的节奏美。就其情景性而言,很难说是成功的译文。

(c) 充分考虑了译语原型读者(儿童) 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虽然在意义上与原文大相径庭,但却以全新的译语原型,保留了原文的情景性和意图性(节奏美和寓教于乐) ,同时创造性地使用了首尾押韵。从这种意义上说, 

(c) 可谓是钱锺书先生所说的“脱胎换骨”的化境译法。

2. 2 译者必须从源语语言变体中识别源语原型
         在使用原型分析原文过程中,译者利用对平行文本的认知经验,将平行文本的文本剖面作为指导翻译实践中简化文本性的指南。通过对文本进行原型分析,译者获取文本性的那些语言机制。具体地说,译者通过从源语语言变体中识别源语原型,来确定文本的意图性、情景性和连贯性等文本特征。例如:
(a) “I was brought up rich. ”“Yeah ,”I said. “You were born with a Cadillac i n your mouth. ”
(b)“我从小就富有。”“是啊,”我说,“你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辆凯迪拉克。”

(a) 中的born with a Cadillac in your mouth为仿词辞格,是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mouth 的变体。Cadillac 是美国一种名牌轿车,现代富贾的象征。

这里,原文的语言变体体现了讲话人诙谐讽刺口吻。译者必须能够辨别出交际情景中的这种语言变体,才能传达出源语文本的意图性,也就是作者的意图。但从译文的连贯性上看,此句似译为“你一生下来就是坐凯迪拉克的嘛”更贴切。

2. 3 译者必须了解与源语原型相对应的译语原型
         原型的经验性表明,译者是通过研究译语平行文本归纳出文本的核心模型的。从译语文本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模型便是译语原型的表现形式。译者正是运用核心模型作指南,再现原文的。译者寻找译语原型的过程就是确定源语与译语交际原型模式的过程。在此层面上,决定译者选择译语原型的主要因素是文本的信息性、连贯、衔接和互文性。例如:
(a) 如蒙贵方寄来春夏装报价并能于年底前供货,则不胜感激。
(b) Would you kindly send us your quota2 tion for spring and summer clothing that you could supply to us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
英汉两种语言对商务信函的共同要求是行文端正、简练、具体,且有一套独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即原型模式。译者必须对这种文本类型的文体特点领会于心,方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传译原文。就连贯和衔接而言, ( a) 为“如蒙⋯⋯,则不胜感谢。”的模式,而(b) 则采用了符合译语规范的“would you kindly. . . that . . . ?”的模式,从而在互文性和信息性上,忠实地再现了源语。
2. 4 译者必须善于改变译语原型来再现源语变体
         由于原型并不规定具体文本的内容,有时译者必须就原型范畴以外的东西做出选择。比如,译者必须考虑原文的情景语境和作者的意图。当文本的情景性和意图性已经确定时,原型只是一个有益的指南,译者可能因为情景因素放弃一种原型而选择另一种原型。例如:
(a) There was a steady increase in produc2 tion during the past five years.
(b) 过去五年中,产量有了稳定的增长。
( a ) 的原型句为“ Production increased steadily in the past five years”(过去五年中,产量稳定增长) ,但由于讲话者的意图和情景语境等因素,讲话者采用了静态的表述方法,旨在预设受话人已经了解“产量增长”的事实。译者只有在了解原文的意图性和情景性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改变动态译语原型“产量稳定增长”为静态译语变体“产量有了稳定的增长”。

2. 5 译者须善于原型词项与具体词项的转换

         语义学对原型的阐释对翻译实践中原型词项与具体词项之间抽象与具体的转换有重要现实意义。“语义基元”和“指定意义”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语言不同而不同。就英汉翻译实践而言,翻译过程就是寻找语言间“语义基元”和“指定意义”的差异、并最大限度地追求语义等值的过程。在此条件下,对原型词项和具体词项进行转换是十分必要的,是翻译灵活性的体现,但转换与否取决于文本的意图性和连贯等文本特征。例如:

(a) 穿丝绸服装不宜抹润肤露,洒香水之类化学产品对丝绸有害。
(b) Do not apply body lotions or perfumes while wearing silk garment s because chemicals are harmful to silk.
(b) 将(a) 中具有“指定意义”的具体词“抹”和“洒”抽象化为译语中的“语义基元”apply (使用) 。就其原因,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用词习惯造成的,同时也取决于文本的意图性、接受性和连贯性,因为(a) 是一种说明性文本,而说明性文本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正式规范。再如 ,在模拟动物叫声的拟声词中“, 叫”是原型,即“语义基元”,而“吠”、“嘶”、“鸣”、“唳”、“嗥”、“啸”、“吼”、“啼”、“噪”等则为特征词,即“指定意义”。在翻译实践中,我们既可以将特征词转换为原型词,也可以将原型词转换为特征词,但究竟采用哪种处理方法,取决于文本的意图性、情景性、接受性、连贯性和互文性等特征。

 

3  结 论

         综上所述,了解原型的性质有助于译者对文本性的把握,而文本性的七种特征又为译者寻找原型读者、确定源语和译语原型、完成源语和译语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语义原型为译者在词的意义层次上提供了基本的翻译策略,而语用原型可以帮助译者在句法和语篇层次上更好地认识原文、再现原文。

合作伙伴

青岛翻译有道翻译青岛翻译公司青岛翻译公司青岛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