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

服务热线

0532-86681214

在线客服

翻译既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

发布日期:2018-12-10  ::    浏览数:1350 次    信息来源:
0.引言
        翻译是沟通人们的思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交流的必要工具。从狭义上讲,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此层面上,翻译就是把意义转化为符号,又把符号还原成意义的双向转化。从广义上来说,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必然包含原语所属的社会文化因素与译语所属的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碰撞和相互融合。翻译的表象是语言与语言的沟通,其本质体现为中介转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又受到文化的制约,所有语言都是根植于具体文化之中的,所有文化也都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因此,翻译表面上只涉及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但它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学、哲学、宗教、思想密不可分。

 

1.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当我们谈论翻译与文化这一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文化的定义。文化涵义非常宽泛。文化既是看得见、听得到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但无论种一种,它们均是可以感知的。譬如,中国人的寒喧方式,日本人的敬礼方式等等, 然而要给文化下一个科学、完整的定义却并不容易。《中国翻译词典》指出:“现代文化人类学家们一般把文化分为技术/ 经济、社会、观念和语言四个系统。”,《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从广义和狭义上对文化进行认识,认为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还有不同的风俗、宗教及语言文化。无论我们怎样定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精神价值的总和,是某一社会在某一时期的特有产物总之,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均自觉或不自觉的反映了一定的文化熏陶和修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担着传递文化的重任。然而,多数人都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活动,特别是翻译又总是与学外语联系在一起,所以翻译还常常与语言学联系在一起。众所周知,语言能力是任何翻译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人们不一定都知道翻译只涉及现代语言学的部分知识。翻译并非只是一种语言活动。从严格意义上讲,翻译工作并不仅仅在于文字本身, 更为重要的是在于由文字组成的篇章。这些篇章又是展现我们生活于世界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无一不受各自具体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因此,翻译主要是一项社会文化活动, 它不仅要求译者具备达到翻译要求的语言能力,而且更要求译者有广博的知识,包括熟悉源语与目的语文化。翻译者的作用是使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这就要求评者理解两种语言(包括书面文字与口头表达)背后包涵的概念观点以及信仰等。我们往往会碰到两种语言表面相似或相对等、但概念完全不同的情形。这种情形是由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背景造成的译者要胜任工作,当然首先要具各语言才能,这是基本的。应该说具备过硬的语言水平本身就已经是一项很不容易达到的要求了。一般来说,仅凭大学里学了几年英语,或者获得了一个什么几级的水平证书,或者是什么“托福”考了个高分等等,都还远远不能说明你的语言真实水平已经达到了可以进行翻译的程度即便是具备了语言能力,也还不足以做一位合格的翻译。因为语言足与文化紧密地连在一起的,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陷阱到处都是,如果没有相当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就会跌入到陷阱中去,会使翻译出来的东两引起误会,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好的翻译首先要找出文化的差异,首先我们必须对比一下这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反映,进而察看一下这些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文化的差异往往给翻译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对原文中所包涵的文化内容若只是以译者的文化观点去理解,往往造成译文表达上的错误和不足。因此,翻译绝不是象“对号入座”那样将原文逐字逐句转换成译文那么简单。为了避免发生对原文的错误理解,译者不仅应努力提高语言本身的修养,而且应尽量多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翻译时要格外重视不同文化的差异。

 

2.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译者如果不了解语言中所含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必须做到等值意义转换不同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民族心理、分析事物的角度与表达方式,促成了不同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例如《圣经》中有“捶胸”(beat hisbreast)一词,是一种后悔的表示。这个词语表述要是移到西部非洲的某些地方,可能就会使那里的人莫名其妙,因为在西非人的语言里“捶胸”是用以表示自己因取得成就而颇感自豪。如果要表示后悔,那他就得”敲头”(beat his head)才。我们骄傲地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可英美人却把它看作是张牙舞爪、喷烟吐雾的凶残怪物。因此“亚洲四小龙”在英语里大多表述成(the four“tigers”in Asia):又比如汉语中的“江湖”这个词在英文中也很难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之相对应的单词,很多情况下译者通常把“江湖”翻译成“rivers and lakes”,但是这个翻译无法准确体现汉语中“江湖”的精髓。原语概念有明确的分类,而目的语则没有,反之亦然。如英文cousins 一词在中文中有8 个对应词(堂兄、堂第、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这些词表达了不同性别、年龄、亲缘关系等因素但是,中文中的“柠檬”在英文中却可分为“lemon”和“lime”。
        翻译中的文化障碍表现在主观方面就是译者本人的民族文化限制。个体的人是社会的成员,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是其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进行翻译活动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受到自身民族文化的影响或干扰,更是不可避免和不知不觉的。尤其是原语中的所指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不常见、不被注意或与译语文化中的可比对象明显不同时,或由于认知重点不同而造成同一所指的意思不同时。这种障碍就特别不易为人所察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最常用的手段是语言,文化沟通离不开翻译这座桥梁,但是翻译不当又易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给正常的沟通带来障碍。因此, 译者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语言所暗含的不同意义,从而采取灵活的对策。在英汉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译通常可以有如下策略:
        异化翻译法( 或异化法)(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or Minofitizing Translation) 和归化翻译法( 或归化法)(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or
Domestication)。异化翻译法是故意使译文冲破常规,在文化价值观的偏离主义的压力下,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即“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归化翻译法则是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读者提供一种从母语的角度看来自然流畅的译文。归化或异化这两种翻译倾向,自有翻译以来就经常交锋。傅雷的“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说可以说都是归化论的延伸。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译文采用归化的方法确有很多好处。在翻译外国俗语时采用此种方法的成功范例有很多。归化和异化实际上就是直译与意译。我国翻译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直译派与意译派之争。两种方法都有其妙处,国内学者郭建中先生对异化与归化问题作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论述:归化与异化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此也有其存在的价值。随着两种文化接触的日益频繁,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异化法)将越来越有可能广泛地被运用,最终可能会占上风。还有学者认为,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策略是归化还是异化,主要考虑两条标准:译文是否有利于原作之意准确、顺畅的表达;译文是否有利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条标准对于任何类型的文本翻译(textual translation)都是适用的。而第二条标准是考虑文化信息的再现问题。鉴于此,翻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语句时,异化法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方法。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异化法有着越来越明确的认可和接受。在翻译中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原则要视具体情况定。因此,本人认为在翻译没有文化内涵或有内涵上相对应的词语的内容时, 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不失为—个简捷且方便理解的好方法,而在翻译文化内涵较深的内容时,异化的翻译方法则更能有效传递文化的内涵。关键在于哪种方法能更有效的传递文化。在跨文化翻译的异化和归化问题上,两者本身并无优劣之分,要视不同的情景,具体上下文以及读者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本国读者通过本国文字了解他国文化,架起跨越文化鸿沟的桥梁,起到促进相互理解的作用。因此读者的理解是译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翻译技巧运用是否得当的标准。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这说明不论归化法还是异化法都要将中西方文化结合起来,离开文化背景孤立地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真正的交流。

 

3.结论

        翻译的文化即是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了解到语言、文化、翻译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所有翻译活动的基础;翻译活动始终离不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归化与异化是在处理文化差异时的两种主要出路,这两种策略各有其道路,各有各的用武之地,不能绝对摈弃任何一方。总的来说,为了尽量传达原作的异域文化特色,异化策略为大多译者所采用,而在异化法行不通的时候,还要借助归化法。从长远来看,在此主张异化或异化加释意方法来处理含丰富文化内涵的语句,对于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不同语际之间的发展来说是值得做的。异化是使读者把原语经译者传达的异域视野,经过自身的视野过滤、对比、沉淀之后而引起的视野的重新定位,在对比中做到对自身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再认识,即在文化意义上完成真正的归化。任何民族语言都负载着该民族身后的文化内涵,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换言之,“语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翻译文化应该是21 世纪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发掘翻译的文化意义,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译品,是在今后的翻译理论研究中进一步开展和深入的一个方面。

合作伙伴

青岛翻译有道翻译青岛翻译公司青岛翻译公司青岛翻译